電力行業:裝機增長趨緩,利用小時改善
等效裝機增長趨緩,電力供需格局有所好轉
近年來我國新增裝機容量的絕對值及增速始終維持高位,但新增裝機中利用小時數較低的清潔能源占比出現了較大提高,使得存量機組受到的沖擊并不如預想中的大。我們引入等效裝機容量的概念進行分析發現等效裝機增速逐年下滑,2017年僅為5.7%,低于用電量增速,電力行業供需格局有明顯好轉。
細拆2017年新增電量,新能源沖擊相對有限
新增發電量來源可拆分為新投產機組增發及存量機組改善兩部分。2017年數據顯示,大幅度增長的光伏發電新投產機組受投產時點及資源稟賦影響,增發電量僅有239億千瓦時,對存量機組沖擊相對有限。
未來新增裝機仍以新能源為主,火電過剩風險得到遏制
我們依據相關政策規劃及當前電力裝機在建情況,預測2018年新增裝機規模分別為:水電600千瓦、風電2000萬千瓦;核電600萬千瓦、光伏4500萬千瓦?;痣婋m然新投產機組預期較多,但考慮到落后產能淘汰及自備電廠整治等因素,預測凈新增裝機為3700萬千瓦。
火電利用小時環比改善,對業績影響較小
我們在合理預期各類清潔能源裝機利用小時的基礎上,在5.5%用電增速的假設下反推計算,預測2018年火電利用小時為4230小時,同比上升21小時。即使在風電、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保持較快增長的情況下,火電利用小時整體仍然趨于環比改善,驗證了我們對于火電利用小時觸底反彈的判斷。未來三到五年內我們認為火電利用小時將會維持緩慢回升、逐步改善的態勢。
火電處在盈利和估值谷底,有望出現反轉
在利用小時、上網電價和煤價三個指標中,電價調整對各火電企業業績影響最大,其次是煤價,最后是利用小時。整體而言,我們判斷火電利用小時增長幅度較小,彈性相對有限,而煤價成為當前火電企業業績改善最重要因素。
自2月份以來我國煤炭價格整體呈下跌趨勢,截止2018年3月19日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末煤較2月初高點765元/噸下跌129元/噸,跌幅達16.86%。當前火電企業PB估值已處于歷史低位,以華能國際為例,其A股及H股PB分別為1.40和0.91,處于歷史底部區域,較過去十年的中間值1.72和1.41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。一旦煤價下行趨勢確立,火電企業將有較大的盈利彈性,業績及估值都將得到修復,重點推薦華能國際及華電國際。